今年以來,區金融服務中心著力開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建好防的鐵壁,擦亮宣的品牌,用好清的手段,凝聚聯的合力,揮出打的重拳,兜牢穩的底線,多管齊下、精準施策,切實守護了群眾的“錢袋子”,助力地方金融生態穩定向好。
一是建好“防”的鐵壁。印發了《關于印發新建區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新建區防范非法集資風險排查“清街掃樓”行動工作方案》等文件,對防非打非工作進行了全面規范,細分了各項工作環節的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具體工作及成效標準,對非法集資行為的舉報獎勵與打擊步驟進行了明確,在壓實部門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充分利用“贛金鷹眼”監測預警平臺、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開展大數據日常監測,強化風險預警,拓寬公眾舉報渠道,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有效防范“民轉刑”案件發生。
二是擦亮“宣”的品牌。組織全區各鄉鎮、各部門、各金融機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非宣傳工作,巧用節日契機,緊扣國慶、重陽等節日及秋季消費熱點時段,在社區、廣場、人流量大的商場等地,運用“鄉村大喇叭”“金融知識趕大集”等形式,讓宣傳深入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實現不同群體金融素養提升;承辦了江西省防范非法集資集中宣傳日(線下)活動,獲得了省市領導的表揚贊許;推出了全省首家金融知識生活超市,啟動“金融教育宣傳月”等系列活動,營造出人人防非的宣傳氛圍,擴大了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品牌的影響力。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0余次,發送宣傳材料10萬余份,防范非法集資短信2萬余條,宣傳覆蓋群眾約11萬人次。
三是用好“清”的手段。先后開展了“清街掃樓”非法集資風險排查整治集中行動、私募機構涉地方城投公司風險排查行動、防非反詐宣傳活動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源頭排查、風險檢測、發動群眾等手段,共同創建群防群治生態圈,持續縮減非法集資行為的生存土壤。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專項行動13次,共排查1193家企業。推進陳案攻堅,聚焦要案化解,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案件攻堅目標并積極推進,截至目前,涉及我區6件陳案已報結50%,其余案件在有序推進中。
四是凝聚“聯”的合力。組建了新建區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項小組,由分管區領導牽頭,整合金融監管、市場監管、法院、公安等各部門力量,分工明確齊抓共管,定期梳理工作推進情況,分析問題線索,統籌工作計劃,壓實工作責任。立足本地實際,精心打造“新心融”金融機構黨建聯盟這一特色品牌,以“1+X”創新形式構建“點、線、面”立體黨建模式,深入一線開展多元金融服務,形成“總隊+分隊”高效工作模式,筑牢金融服務基石,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筑牢組織“堡壘”。
五是揮出“打”的重拳。不斷加強行政執法工作機制建設,優化執法模式,細化執法流程,夯實執法基礎。用好警示約談、責令整改等早期介入手段,立足打早打小、露頭就打,持續對犯罪分子形成高壓震懾態勢,全力追繳涉案資產,合力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聯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新建監管支局、轄區各銀行機構以及區屬重點企業,就非法集資及資金異動可疑線索進行共享分析,強化會商研判,對發現的非法集資資金異動等線索及時受理、組織核查、反饋結果,防止風險擴散。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梳理各類線索7條,均已排查處置。
六是兜牢“穩”的底線。緊盯信訪輿情,著力做好涉非信訪維穩工作,嚴防次生風險。重點關注非法集資涉穩人員,安排人員值守,發現重大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告處置,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截至目前,全區金融大盤及社會面和諧穩定,暫無新發生非法集資案件。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