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望城派出所的民警們各司其職,前線民警日夜在防疫一線值守,窗口民警同樣堅守崗位為民服務,在這個特殊時期,積極引導群眾網上辦、線上辦,多方式、多渠道,盡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事。

4月13日,銅源村居民肖女士在警民聯系群里向民警反映,自己的身份證已過期,因疫情不能外出領取新證,銀行卡等金融賬戶處于休眠狀態,目前孩子正在申請助學金,急需有效身份證件。
了解情況后,民警通過電話與肖女士本人核對信息,并做好登記。雖然天色已晚,白天負責巡邏宣傳的民警剛回所里,便帶著準備好的身份證前往銅源村,在約定好的村委會,民警將做好消殺處理的身份證交到了肖女士手中,喜出望外的肖女士對派出所的高效負責一再表示感謝。

4月12日,轄區中國安能集團公司集體戶管理員給民警打來電話,咨詢原部隊未改制前,本單位的肖先生在望城所申請辦理“家屬隨軍”的準遷業務,因個人原因,后續一直未遷出。現需要在本市其他所落戶,因前期已有申請記錄,不能再次申請。
民警根據提供的信息進行查詢,卻一直未查到記錄。在反復確認信息后,經驗豐富的戶籍民警彭秋艷想到這可能是一筆多年前的業務,最終在另一用戶4年前的記錄中找到該信息。但此期間,戶籍審批系統經歷過幾次調整,彭秋艷在請教其他同志后也未找到解決辦法,便只好先留下當事人聯系電話,告知處理好后再與他聯系。
當天下午,彭秋艷在分局戶政大隊的指導幫助下,最終將此問題處理好。得知結果的肖先生十分開心,對于民警積極主動的工作作風表示肯定。

新余市居民陳女士,最近有些憂“愁”,她在社保登記的身份證號碼與目前使用的對不上,影響到其社保金發放,陳女士回憶可能與她早年在南昌讀書時落戶有關。
30年前,陳女士是望城鎮某技工學校的學生,根據規定她將戶口遷到望城派出所,并辦理了一張屬地望城的身份證。畢業回到新余也使用過這張證,但落戶時,卻忘記將身份證進行登記,當地派出所又重新為她編碼,以致前后兩張證號不一致。了解情況后,民警丁鵬暐迅速展開調查,因年代久遠,檔案查找存在很大的難度,在遷出和遷入的檔案資料中均未發現線索。經過民警幾天幾夜的不懈努力,最終在身份證編碼表找到了陳女士的名字。
因疫情期間,丁鵬暐只能通過電話主動與新余市某派出所戶籍民警說明情況,拍照傳送編碼表與對方核對。在雙方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跨越150公里,足不出戶,順利幫陳女士解決這件“愁”心事兒。

馬先生四年前在錦苑陽光小區購房,今年正式入住,他和妻子戶口一直都分別落戶在南昌不同的集體戶,二人工作都比較忙,無暇顧及戶口的問題。如今,馬先生的妻子即將臨盆,家中新成員即將到來,孩子出生后落戶成為這個小家庭當前最關心的問題。由于夫妻雙方是集體戶,民警便與馬先生聯系,為他準備好相關資料先辦理好現住址落戶。
16日,在得知馬先生的妻子平安產子的消息后,民警立即通過電話告知其出生入戶及遷移需要的材料。20日,民警為馬先生女兒辦理報生,并將其妻子的戶口辦理了落戶,在這個特殊的四月,一家人終于在期盼中“團圓”。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