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南昌日報4版整版分別以《2024,新建奮進的足跡》《2025,新建持續向上攀登》為題,對新建區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進行了回顧,以及對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進行了展望。

2024,新建奮進的足跡
時序更替,逐新而行。
回首走過的2024年,新建區立足“好新建·美生活”主旋律,大力實施“126”行動計劃,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抓園區興產業、惠民生保安全,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社消、固投、限上零售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等重點經濟指標均排名全市第一方陣,特別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左右,排名全省第一。
建強工業區 新建有擔當
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新建區緊扣“1+2+N”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制造業“3315”行動計劃,將制造業作為強區之基,主導產業持續壯大,整車制造產值及汽車銷售額均步入百億行列,汽車及零部件成功入選全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延鏈補鏈,4家大灣區電子信息企業全面開工并實現試投產,預計行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贛鋒鋰電南昌10GW鋰電池生產基地全面開工,維科鈉電一期2GW鈉電池實現量產。企業發展持續向好,江西聯塑、金達萊環保等7家企業入選“南昌市2024年度百戶工業重點企業”,預計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家,同比增長50%。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率先成立制造業數字化診所,完成入企診斷146家、數字化改造24家。全區技改投資增長91%、R&D經費投入增長83%、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67%左右,“專精特新”和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在全市率先規劃布局低空經濟,開啟產業發展換道超車的全新賽道。
唱好振興曲 發展有力量
新建區牢牢守住糧油穩產保供底線,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105萬畝、產量8.5億斤,油料播種面積19萬畝,均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金橋葡萄、石埠蘆筍納入省級優勢特色產業備案,重點打造昌邑羊肚菌、西山翠冠梨、象山果蔬等一批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石崗湖羊產業園一期項目投產運營,夢飛田園獲評全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石崗、溪霞、昌邑獲評市級農業產業強鎮。新增綠色食品12個、“贛鄱正品”認定品牌5家,新建牧原豬業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瑞鑫牧業“鳳崗山”蛋品被認定為“圳品”品牌。完成水網建設規劃編制,贛西聯圩攔河壩順利完工,廿四聯圩、藥湖聯圩等水利工程快速推進。今年春節假期后,南昌西部物流產業園招商中心將正式開業,預計達產后全年農產品交易量超300萬噸。
2024年,新建區全面打好“兩整治一提升”收官戰,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1個、共同富裕樣板村67個;新改建農村公路75.9公里,完成市級農村公路“白改黑”項目建設43.1公里、村道安防工程58.6公里,農村環境明顯改觀。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村莊綠化14個、道路綠化48.2公里。
釋放消費力 繁榮有活力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去年以來,新建區大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成功入選全省首批家居下鄉試點縣區,引導開展“樂購新建”主題促銷活動40余場,有效拉動房產、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15.9億元。引進小米、華為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區域總部入駐,成為全省品類最全、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交付中心,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55.4%,銷售額突破60億元,占全市比重42%。精心打造欣悅湖、璜溪里、新建中心夜市街區,建設大都會等3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社區,水悅城特色商貿街區竣工掃尾,即將開業運營;商業建設經驗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示范。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預計新增德邦物流、砥石礦纖技術等規上服務業企業31家。銅源峽入選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年接待游客約2400萬人次、同比增長6.5%,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5%,“新建·新見”旅游品牌持續唱響。
建好“示范區” 推進有恒心
2024年,新建區各級干部千方百計抓招商、上項目,全力以赴拼經濟、促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區137個區重點推進項目有序實施,70個市重大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175.9億元,投資完成率110%;維科鈉電、壕門電子、美園電纜等25個項目如期投產。聚焦十大領域,儲備爭資項目超400個、項目總投資額超800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國債資金分別增長177%、167%,有效撬動基礎設施投資。自主承辦粵港澳大灣區家政服務業推介等大型活動9場。聚焦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引進金控萬景、深安光電等10個裝備制造項目;開辟低空經濟新賽道,引進飛聯科技、中航工業直升機、新維度航空科技等多個行業領軍項目;引進好慷在家、東方教育集團等31個服務業項目;新增簽約項目60個,投資額208億元;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
為全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先鋒示范區,新建區在全省率先以“四大集成”推進“大綜窗”改革,大廳辦事效率提升60%,成功入選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創新實踐典型示范案例”。常態長效開展“周末親清行”活動,新增減稅降費3.2億元,惠及經營主體2.6萬戶次,營商環境監測評價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打造“美生活” 幸福有實感
回望2024年,新建區把幸福感落實到一件件具體可感的民生實事之中。西二繞城高速新建段全線通車,文化中心西路、九望新城一期路網等市政道路加速推進,樂業路等3條“斷頭路”全線貫通。有序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5個;扎實推進新風巷、文峰路、興國路等片區城中村改造;與省二附院合作共建的新建分院即將開業,西紅柿集貿市場啟動建設,新建城基礎配套有力改善;完成污水管網建設250.8公里、整治排水單元484個,連續3年投資25億元的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工;提升改造老舊小區15個、加固維修橋梁6座、檢測主次干道地下空洞26條、整治道路井蓋1073個。
持續開展“洪漂人才薈”“百場校招”“春風行動”等促就業活動200余場;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6億元,發放各類就業補貼資金1000余萬元,惠及群眾1.2萬余人。2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5個“一老一小”幸福院、5個城市老年助餐點先后完成建設并投用。昌灣學校、聯富學校等望悅湖片區學校建設全面啟動;長征西路小學、南昌大學附屬賢德學校開學招生。建成鄉鎮衛生院中醫館16家。普惠托育體系初步形成,擁有托育機構65家、托位2380個。
2025,新建持續向上攀登
新年伊始,對新建區而言,貫徹落實市委各項決策部署,部署全年工作任務,又到關鍵時刻。2025年,新建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建區持續向上攀登的路線圖、任務書,打響了“爭當省會引領排頭兵、產城融合示范區”的發令槍。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引導存量企業擴展上下游,通過收購重組、業務整合等方式,激發內核、裂變升級,加快推進天津宇傲高強度鋼構沖壓件、趣蜂房車改裝基地等項目投產運營。
加大汽車銷售企業引進力度,力爭寧德時代新能源汽車生活廣場落戶新建,助力打造全省汽車交易中心。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借力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爾卡奧斯,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與設備更新,確保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水平L2級以上全覆蓋。
搶占新型儲能賽道,穩步推進贛鋒鋰電、維科鈉電二期等頭部企業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配套,引進隔膜、電解液、正負極材料等關聯企業落戶。
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優質中小企業梯次培育,助推一批市場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企業升規入統,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戶以上。
立足新建空域優勢,加速低空經濟產業布局,以通航機場規劃建設為支撐,推進飛行測試跑道、整機及零部件生產制造廠房建設。
加快推動深層次改革開放——
積極參加數字經濟與新基建等大型招商活動,主動承辦高端論壇、專業推介會等,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優質項目,力爭引進50個億元以上項目、3個20億元以上項目。
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確保R&D經費投入達到1.5%以上;引導企業創建博士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200家,新增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以上,促進更多企業“向新提質”。
堅持精力向項目集中、重心向項目傾斜,全力推進項目攻堅大干快干行動,積極推動贛鋒鋰電、萬景智能裝備產業園等項目開工投產,力爭實施重大項目150個以上。
提升消費品質,支持引導商業綜合體提檔升級,力爭引進高端住餐品牌10家;拓寬消費場景,著力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3個,延長“吃住行購”鏈條,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著力推進全域旅游,加快西山文旅小鎮、汪山土庫提升改造等項目建設,打造幸福水庫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力爭創建5A級景區1個,持續唱響新建文旅消費品牌。
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新城——
大力推進四聯路、云翔大道、匯賢大道、北二繞城高速新建段等道路建設,暢通春臺路、工業二路。
實施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增補項目17個、城中村改造2個。
持續推進瓏庭路公園、2個休閑空間、3條城區綠道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深入推進環禮步湖“一湖一河一街一路一園”改造提升,加快水悅城商業街坡岸綠化、人行景觀橋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高端品牌入駐,豐富消費業態,打造烏沙河流域“水清河暢、景美業興”的“城市客廳”。
加快打造高顏值和美鄉村——
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完成糧食播面103.7萬畝、油料播面18.5萬畝、糧食總產8.5億斤年度任務,加快2025年2.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保障糧油生產。
重點培育金橋葡萄、石埠蘆筍、石崗湖羊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昌邑羊肚菌、溪霞花卉盆景等3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
分批推進環鄱陽湖旅游公路、S101樂飯公路、西圳線沿線,以及望城鎮城市開發邊界外22個村莊整體提升,啟動75個人居環境薄弱村莊整治攻堅。
加快擦亮“美生活”幸福底色——
全面提升“百場校招”“10萬人才來昌留昌”引才質效,力爭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6100人以上。
完成12個養老項目建設,穩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建設托育服務中心,力爭每千人托位數達到4.5個。
加快昌灣、聯富、長富等校建項目建設,深化與江西師大、南昌大學附屬學校、南昌中學等省市高校、名校集團化合作,探索新建二中等本地名校教育集團化發展,不斷擴增優質教育資源。
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創建10個基層特色專業科室,打造望城醫療次中心,建立鄉鎮急救站,著力打造“15分鐘急救圈”。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