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極為不易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歷史的特大洪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真抓實干,合力攻堅破難,全區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社會發展穩中向好。
一、綜 合
按照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40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56.29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154.86億元,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為18.2:41.1:40.7。
全年財政總收入省口徑完成62.92億元(市口徑83.77億元),增長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20億元,增長2.2%。從收入完成情況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值稅8.39億元,下降17.9%;企業所得稅2.0億元,下降14.9%;城市維護建設稅0.92億元,下降10.4%;耕地占用稅及契稅7.68億元,增長100.1%。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6.46億元,增長6.7%。其中,公共安全支出3.96億元,下降4.1%;教育支出17.78億元,增長7.0%;科學技術支出7.33億元,下降16.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26億元,下降17.0%;衛生健康支出13.34億元,增長39.0%。
圖1: 2020年分季度財政總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二、農 業
農業生產: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19.2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其中,農業產值42.35億元,增長3.7%;林業產值2.36億元,增長7.4%;牧業產值45.96億元,增長0.8%;漁業產值23.04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55億元,增長10.3%。

農產品產量:全年糧食總產量51.77萬噸,油料產量2.63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5.96萬噸。
漁業:全年水產品總產量9.76萬噸,增長4.7%。
生產條件:全區已建成中小型水庫108座,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82.66萬千瓦。機耕面積9.98萬公頃,機種面積4.59萬公頃,機械收獲面積9.67萬公頃。
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25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23家,市級99家。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2020年,全區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3%。全區規模以上工業27個行業大類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廢棄資
源綜合利用業、造紙和紙制品業等12個行業增速高于全區平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5%;裝備制造業產業增加值下降1.8%。
圖3:2020年分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單位:%

工業經濟效益: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8%,下降0.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6.06億元,下降10.4%;實現利稅38.34億元,下降8.8%(含江鈴)。
表1: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2020年 |
2019年 |
|
變壓器 |
千伏安 |
551690 |
506090 |
|
多色印刷品 |
對開色令 |
2378686 |
2447266 |
|
發電量 |
萬千瓦小時 |
745395 |
759305 |
|
水泥 |
噸 |
3865834 |
3765356 |
|
飼料 |
噸 |
158180 |
206899 |
|
紙制品 |
噸 |
9486 |
9218 |
|
大米 |
噸 |
1498559 |
1501041 |
|
燈具及照明裝置 |
套(臺、個) |
51644 |
34407 |
|
服裝 |
萬件 |
1603 |
1620 |
|
罐頭 |
噸 |
16110 |
12798 |
|
鋼化玻璃 |
平方米 |
460992 |
524401 |
|
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 |
臺 |
678 |
834 |
|
城市軌道車輛 |
輛 |
350 |
0 |
|
紗 |
噸 |
7687 |
7640 |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147579 |
958002 |
說明:以上數據為快報數據。
園區建設:2020年,新建經開區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4.97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6.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16.1億元;實現利稅36.36億元,增長8.3%。
建筑業:2020年,全區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205.81億元,增長11.6%。房屋施工建筑面積510.01萬平方米,增長14.9%;房屋竣工建筑面積290.82萬平方米,增長38%。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1.97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區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0%。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2%。全年投資施工項目58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72個。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3%。其中,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43.02萬平方米,下降19.7%。
五、國內貿易
2020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42億元,增長3.6%。分銷售地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15.03億元,增長8.0%,鄉村實現零售額28.38億元,下降11.2%;分銷售行業看,批發業實現26.81億元,下降25.2%;零售業實現100.82億元,增長25.2%;住宿業實現1.02億元,下降33.9%;餐飲業實現14.76億元,下降28.2%。
圖4:2020年分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六、對外經濟
2020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47816萬美元,增長21.8%;實際利用內資163.98億元,增長22.1%。
七、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2020年,全區公路總里程2330.45千米。其中,境內高速公路118.35千米。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74.52億噸千米;完成水運貨物運輸周轉量33.59億噸千米。
郵電通信業:2020年,發送函件21.54萬件,增長36.8%;發送包裹61.87萬件;雜志29.15萬份。全區固定電話用戶4.60萬戶,手機用戶78.23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22.65萬戶。
八、金融業
銀行:2020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05.95億元,比年初增加87.48億元,增長16.9%。其中,住戶存款314.89億元,較年初增加45.77億元,增長17.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83.57億元,比年初增加107.54億元,增長22.6%。其中,短期貸款165.65億元,占全部貸款的28.4%;中長期貸款396.91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8.0%。
農村商業銀行:2020年末,新建區農村商業銀行共有37家支行,各項貸款余額118.10億元,比年初增加11.71億元,增長11.0%。
九、文化和科技
文化事業:全區現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鄉鎮廣播站18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鄉鎮民間劇團19個。有線電視臺1個,各鄉鎮均建起有線電視網,全區有線電視網總戶數11萬戶。
科學技術: 2020年,全區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7.33億元,同比下降16.3%。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5家。全年專利申請量2003件,增長61.66%;專利授權量1058件,增長33.75%(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的數據包括灣里)。全年登記技術合同48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01億元,增長49%。
十、衛生和教育
醫療衛生:2020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衛生機構1家。全區醫院、衛生院實有床位數2052張;擁有執業醫師989人、執業助理醫師299人、護士2020人。
基礎教育:2020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17.78億元,凈增1.16億元,增長7.0%,占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8.4%。全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全區普通高中在校生1.42萬人,全區高考錄取人數7181人,其中本科3182人,專科3999人。
十一、城建綠化
城建綠化:2020年,新建城區建成區面積約25平方千米。其中,綠地率37.22%,綠化覆蓋率41.5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95平方米,道路綠化普及率92.6%,達標率91.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2020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42元,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21167元,增長8.1%;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28975元,下降2.0%;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13115元,增長10.1%。
社會保險:2020年,全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7902人(含離退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3513人,參加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0110人。全區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4070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9178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281人。全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5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8656人,特困供養人數1455人(不包括金橋鄉),城鎮低保標準由670元提高到735元,農村低保標準由445元提高到530元。全區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共208人(孤兒44人、事實撫養兒童164人),全年發放補助資金245萬元。
保障性住房:截止2020年末,全區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4446戶9883人。其中,實物配租3624戶,8180人;租賃補貼822戶,1703人。全年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資金229.78萬元。截至年底,全區共有53戶保障對象有序退出。其中,實物配租22戶,租賃補貼31戶。新增住房租賃補貼保障對象316戶,693人。全區城鎮特困、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注:
1、本公報中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新建統計年鑒—2020》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2、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不再單獨發布人口和就業人員相關數據,將另行發布。
3、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4、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第二產業指采礦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5、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和房地產開發項目;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收支數據源自區財政局;對外經濟數據源自區商務局、區投資促進中心;金融數據源自中國人民銀行新建支行;交通運輸數據源自區交通運輸局;郵電通信數據源自區郵政局、中國電信新建分公司、中國移動新建分公司、中國聯通新建分公司;教育和科技數據源自區教體局、區科技工信局;文化數據源自區文廣新局;人口、計劃生育和醫療衛生數據源自區公安分局、區衛健委;城建綠化數據源自區城管局;城鎮就業、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險數據源自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醫保局;保障性住房數據源自區房管局;居民收入數據源自國家統計局新建調查隊;其他數據均源自區統計局。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