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疫情沖擊以及罕見的特大旱情,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實施“打響‘上安領’新建當自強”十大提升工程,有力應對多重壓力和疫情旱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區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產業發展企穩回升,居民收入持續提升,經濟發展承壓前行、總體平穩。
一、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2022年,根據地區生產總
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大關,達到40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3%,較前三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4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86.05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173.21億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為11.9:45.6:42.5。
二、農業生產總體穩定。2022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
業總產值86.07億元,同比增長4.1%,與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農業產值35.52億元,增長1.6%;林業產值1.65億元,增長8.6%;牧業產值22.72億元,增長7.4%;漁業產值18.55億元,增長0.5%。全年糧食總產量41.19萬噸,生豬出欄49.24萬頭,肉類總產量6.44萬噸。
三、工業經濟穩步增長。2022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從行業看,29個行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7個行業增速達到20%以上。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分別增長49.6%、48.2%、45.7%、45.7%、41.6%。從企業效益看,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5.29億元,同比增長3.5%。
四、消費市場持續回暖。2022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
售總額181.45億元,同比增長5.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全區批發業商品銷售額297.62億元,增長2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17.59億元,增長8.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住宿業營業額3.05億元,增長4.0%;餐飲業營業額11.18億元,增長0.5%。
五、服務業承壓恢復。2022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
實現營業收入39.51億元,同比增長7.2%,較2022年前三季度提高15.8個百分點。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的不斷涌現,全區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全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9.76億元,同比增長8.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8.23億元,同比增長13.5%,高于全市水平0.2個百分點。
六、項目投資穩步推進。2022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1%。從投資領域來看,建安投資增長較快,2022年建安投資增長7.5%,高于全部投資0.4個百分點;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7.6%,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下降22.5%;工業技改投資同比下降6.4%。
七、財政收入降幅收窄。2022年,全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8億元,同口徑下降7.0%,較2022年前三季度降幅收窄8.5個百分點。同口徑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4.8%,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財稅質量持續改善。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15億元,同比下降21.7%,其中民生領域支出54.4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1%,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八、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22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98元,較上年增加1493元,比上年增長3.3%;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3元,較上年增加1250元,比上年增長5.4%,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個百分點。
九、金融市場穩健運行。2022年1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64.75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423.15億元,同比增長18.9%。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79.97億元,增長5.5%。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351.08億元,增長8.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9個百分點。全區金融機構存貸比達102.3%,較2022年1-11月提高1.5個百分點。金融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看,2022年全區爬坡過坎、頂住壓力,經濟保持穩定恢復,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看到,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舊存在,實體經濟遭受的壓力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仍需加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繼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大力提振信心,持續擴大內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穩進增效,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全區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南昌市新建區統計局綜合股
2023年3月7日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