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區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六場新聞發布會通報最新情況
長堎鎮合圍區域進一步縮小并有序放開
本報訊(記者 劉寧昕)4月20日上午,新建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六場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新建區突發疫情一個多月以來,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長堎鎮合圍區域進一步縮小。近期,先后解除封控區19個村、23個單元,解除管控區12個小區,合圍區域有序放開,到4月18日,合圍區域內15個網格中,已有10個網格連續7日無新增陽性感染者,后續將有序放開,并以網格為單元實施精準管控。
精準劃分 動態調整“三區”管控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防控對廣大居民生活的影響,新建區采取切實措施,加大“三區”管控。
精細精準劃分“三區”。根據分區分級防控工作要求,以及防控工作實際需要,動態調整封控、管控區域,對達到解封條件的單元、樓棟、小區,陸續解除封控、管控;對于有新增陽性病例的區域深入研判后,精準劃定封控、管控范圍,全面加強“三區”管理,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生活的影響。
積極主動回應訴求。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就是防控的“痛點難點”,新建區將及時回應并采取積極措施,設身處地精心精細考慮和解決好群眾的基本需求、個性訴求,盡最大能力做到管理有力度、服務有溫度。
用心用情保障供應。對封控區,繼續采取免費發放物資的方式,上門配送到位;對管控區,提高政府補貼的80元套餐供給品質及供給能力,在保證貨有所值的基礎上,還適當定期贈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盡最大努力讓群眾生活方便、安心。
網格管理 筑牢疫情防護網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進,新建區組織各方力量、壓實各級干部責任推進防疫工作,匯聚起強大的“新建力量”。7000余名機關干部第一時間奔赴一線,與社區(村)干部并肩作戰;1500余名醫護人員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560多名教育工作者放下粉筆變身“戰士”,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1000余名公安干警,挺在最前線、扛下千鈞擔,把牢“防輸入、防輸出”的第一道關口。
另外,新建區全面啟動網格化管理體系,將長堎鎮細分為235個網格,長堎鎮以外的15個鄉鎮(開發區)細分為1268個網格,每個片區均由新建區縣級干部掛帥,每個網格都有黨員干部負責、機關單位包片,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以“黨建+聯防聯控”模式,431支黨員志愿服務隊、102個臨時黨支部、492個黨員示范崗日夜堅守,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為保障群眾各項需求,該區先后組織了12家保供企業加大生活物資保供力度,發動機關、社區干部上門配送生活物資,向封控區、管控區居民免費發放“愛心禮包”;動員1792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幫辦代辦、送藥上門、愛心幫扶等志愿服務;組建19支120余人的巡回醫療隊24小時上門診療3800多人次。
專人對接 提供優質暖心服務
對于群眾關切,新建區盡最大努力認真回應,切實解決。通過以公告、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及時向社會發布疫情防控權威信息,回應居民“知曉真相”的迫切心理;通過網絡平臺、手機短信、小喇叭等,宣傳健康理念,普及防控知識,疏解焦慮情緒。此外,該區還積極尋找抗疫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傳遞溫暖、凝聚力量。
為暢通訴求渠道,新建區繼續發揮4條熱線電話、網絡專用賬號和人文關懷專班作用,主動從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收集居民需求和心聲,并以工作專報的形式報指揮部研究,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針對特殊群體,各社區仔細摸排獨居老人、重癥患者、孕產婦和貧困居民等人員信息,細心做好幫辦代辦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特殊群體帶來的生活沖擊。
同時,還進一步完善閉環工作機制,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全程跟進訴求落實,9個工作組、16個鄉鎮、37個社區分別明確專人對接,對推諉扯皮現象,一律轉交督導組介入,進一步壓實責任,提高工作效率。到4月19日,累計接到來電10102條,電話回復和解釋解答9651條,轉辦幫辦代辦451條。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