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府發〔2020〕15號
南昌市新建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新建區
關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
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園區)管委會,區政府各部門,區直各單位:
《新建區關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實施方案》已經2020年區政府第9次常務會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6月20日
新建區關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
任務的實施方案
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運行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為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促進新建區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工作的重要部署,立足辦好自己的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二、主要目標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大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力度,著力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組織領導
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特成立新建區“六穩”“六保”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王 瑋 區政府區長
副 組 長:唐艷華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夏云標 區委常委
饒雪宇 區政府副區長
宗曉武 區政府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
萬里晴 區政府副區長
陳文輝 區政府副區長
趙 曉 區政府副區長
成 員:涂文堅 區委辦公室主任
楊 冰 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彭仁華 區發改委黨組書記
杜玉琴 區人社局局長
萬 勇 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丁 俊 區科工信局局長
陳國偉 區財政局局長
程 進 區商務局局長
劉建新 區教體局局長
卞 紅 區扶貧服務中心主任
熊 輝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張斯德 區民政局黨組書記
陶學亮 區衛健委黨委書記
毛演斌 區住建局局長
羅水根 區殘聯理事長
鄒俄喜 區水利局局長
郭光楣 區生態環境局局長
聶 庸 區城管局局長
唐紹勝 區稅務局局長
鄒平勇 區市場監管局局長
張平鳳 區交通運輸局局長
孫功文 區自然資源分局局長
陳曉輝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
魏紅紅 區文廣新旅局局長
鄧海濤 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
周 殷 區投資促進中心主任
胡小南 區城投公司董事長
吳耀華 區國資公司董事長
熊一榮 區農投公司董事長
熊中意 區旅投公司董事長
周祥明 區商投公司董事長
涂建琴 區水投公司董事長
戴 勇 區供電公司總經理
張 錕 新建經開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鄧藝睿 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主任
趙 云 新豐管理處主任
廖忠明 松湖鎮鎮長
鄒步暉 石崗鎮鎮長
黃小暉 流湖鎮黨委書記
程 超 厚田鄉鄉長
劉 兵 西山鎮鎮長
劉開煩 石埠鎮鎮長
肖芳東 望城鎮鎮長
吳凡聰 長堎鎮鎮長
徐小虹 樵舍鎮鎮長
劉琴峰 象山鎮鎮長
陳其亮 溪霞鎮鎮長
閔尊慶 樂化鎮鎮長
龔若川 大塘坪鄉鄉長
熊 輝 鐵河鄉黨委書記
陳德才 昌邑鄉鄉長
章元良 聯圩鎮鎮長
夏祖冠 南磯鄉鄉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委,負責處理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彭仁華同志兼任。
四、重點任務
(一)保居民就業
1.穩崗位保就業。落實省、市“六穩”“六保”關于減免企業社保費相關政策,通過“免、減、緩”的政策疊加形成力度最大的階段性社保費優惠,減輕企業社保繳費壓力。開展穩崗擴崗專項行動,摸排企業用工需求,開展線上線下招聘聯動,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支持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系。推進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積極開展在線培訓報名和預約培訓的惠企惠民服務措施,結合用工需求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大農村電商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力度。
2.抓好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積極挖掘區內企業的用人潛力,大力開展“百千萬線上線下招聘”專項行動,著力保障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用工。落實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政策措施,落實“三支一扶”計劃,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一線就業。開展農民工中心提升行動,為農民工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服務。鼓勵農民工通過回歸農業、農村電商、自主創業等方式就地就近就業,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安排返鄉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參與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鼓勵部分退役軍人特別是退役大學生士兵“先入校回爐、再就業創業”,抓好退役軍人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創業“云貸款”,為廣大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提供“一觸即貸”的線上貸款服務,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覆蓋范圍,增加支持群體,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創業擔保貸款申請門檻,對符合條件的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按規定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范圍。
(二)保基本民生
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全面排查整改專項行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問題,持續關注低保戶、特困供養戶、殘疾貧困戶等特殊群體,對因疫返貧致貧人群實施政策兜底。大力實施扶貧產品“六進”活動,加快政府采購貧困地區產品進度,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產業基地、扶貧車間、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扶貧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統籌推進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著力解決就業創業、醫療、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4.改善民生完善社會保障。指導確需較多裁員的困難企業制定裁員安置方案,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等工作。開展困難群眾幫扶行動,實施困難群眾就業援助,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全面落實臨時救助政策,簡化優化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落實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提升救助實效,對受疫情影響和因突發性、緊迫性問題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群眾,直接給予臨時救助。加強農村留守人員、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開展農村留守老人探視尋訪活動。加大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價格臨時補貼力度,落實地方政府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和市場供應保障主體責任。
5.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積極謀劃建設一批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民生項目。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建設,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合理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有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公辦養老機構建設,提升養老服務兜底保障能力,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普惠養老和醫養康養結合項目建設。加強疾控中心能力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依托現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提高公共衛生整體水平。
6.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監管道路工地揚塵防控、秸稈禁燒、工業廢氣排放等,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開展水質提升改造,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點治污設施建設,打好碧水保衛戰;做好土壤重點行業監管,持續開展危險、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推進凈土保衛戰。充分發揮環保督察作用,督促企業落實環評要求、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穩定達標排放。加大技術幫扶力度,組織環評、監測、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協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三)保市場主體
7.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全力推動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堅決不收“過頭稅費”。進一步規范對納稅人、繳費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繳稅義務的事中事后監管,杜絕變相增加企業負擔,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統籌使用好各領域財政性幫扶資金,多渠道籌措社會資金,進一步挖掘租金優惠、降低融資費用和要素成本等空間,推動優惠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組織區內企業參加“云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和2020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活動周,引導企業加大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
8.強化融資支持釋放活力。用足用好國家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推廣使用江西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做好“百家銀行進千企”政銀企對接。充分發揮“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助保貸”“銀稅互動”融資平臺優勢,切實降低企業和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深入實施“映山紅”行動,引導企業上市融資;建立企業債務融資協調機制,拓寬融資渠道。
9.實施精準幫扶。開展區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專項行動,協調組織由區領導掛帥的35個入企服務小組到掛點聯系企業開展走訪幫扶,拓展銀企對接、專家問診、產業聯盟等特色幫扶活動范圍和內容,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前兌付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對有明確政策標準、落實到具體企業項目、列入2020年度預算的各項企業扶持專項資金,抓緊組織企業申報,加快資金審核進度并及時撥付。落實減免承租區屬行政事業單位和國企公司物業的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租金,鼓勵區內各類園區、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等載體帶頭減免部分承租的中小微企業房租。
10.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切實落實《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時做好營商環境評價并予以公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積極營造穩定持續的政策環境,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務誠信建設,完善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機制,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一鏈辦理”等改革,深入推進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全面落實“互聯網+監管”。加大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力度,推行“一照含證”改革。實行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在政務服務大廳推廣設立企業政策兌現代辦服務窗口,依托一體化政務平臺、網上辦事大廳、“贛服通”等渠道完善線上服務,拓展政策知曉度和申辦便利度。
(四)保糧食能源安全
11.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全面落實耕地保護政策,推進高標準農田及水利基礎建設,做好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的主導作用,全面完成年度糧食播種面積132.4萬畝、產量56萬噸目標任務。推廣一批綠色高效、農藝農機結合、全程機械化生產等水稻、旱雜糧新技術,積極發展稻魚、稻蝦等綜合種養模式,切實提升種植效益。保障糧食供應,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儲政策,支持糧油加工企業穩定運行,加快實施一批糧食倉儲物流項目建設,加大市場監測調配力度。
12.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強做優溪霞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推進鄱湖明珠市級示范田園綜合體創建,持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果蔬生產設施化、標準化、規模化,落實保障型、應急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全區常年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0.2萬畝、總產量14.8萬噸。以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為中心,打造海昏大道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強休閑農業與全域旅游對接,抓好一批休閑農莊提質改造,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加快推進生豬復產增養行動,切實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產銷銜接,加快推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集配和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完善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13.加強能源運行保障。強化能源運行監測調度,統籌做好油電煤氣等供需平衡。精準對接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用能需求。加強高峰時段綜合調度和需求側管理,確保電力迎峰度夏度冬。優化能源設施布局,堅持電網建設與電源建設并重。加強能源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區能源行業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14.抓好產業鏈關鍵環節。落實好產業鏈“鏈長制”,分行業、分領域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幫扶活動,“一鏈一策”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斷點,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加快推進乾照光電二期項目、南昌維科產業園項目和信飛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開工投產,著力引進集成電路先進工藝生產線及行業龍頭企業,提升本地企業芯片設計、封測能力,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產業。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制。推動基礎原材料、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抓緊謀劃實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布局。
15.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國內市場循環。著力挖掘內需潛力,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抓緊謀劃實施一批交通、電力、水利、公共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重大項目。實施一、二、三產業“百千”增產增效行動,著力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園、云創港物聯網產業園、科創產業新城大數據產業園等三大特色產業園。切實落實國家和省系列促消費政策,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培育壯大線上消費,加快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循環,加大對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投保的支持力度。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依托中至科技、國際AR/VR科教產業創新城等平臺,助推實體經濟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16.實施鑄鏈強鏈補鏈擴鏈工程。深入實施“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提升行動”,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強化“龍頭+配套”協調并進,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與龍頭骨干企業建立配套生產協作體系,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圍繞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行業,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引進配套企業。鼓勵和支持產業集群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建設企業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全面推進“云招商”“云簽約”,積極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及關鍵零部件企業。
(六)保基層運轉
17.培植財源,優化支出。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收入調度,加強稅收征管,強化稅源管理,找準稅收的增減點,增強組織收入的前瞻性,提升收入質量。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性公共預算統籌力度,加強財政存量資金盤活,結轉兩年以上財政資金全部收回財政統籌安排。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快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體系,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18.足額保障“三保”支出。壓實“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主體責任,把“三保”放在財政支出的優先位置,區財政兜底支出底線,確保國家、省和市制定的工資、民生等政策落實到位,集中財力支持做好脫貧攻堅、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進一步調整完善鄉鎮財政體制,財力向鄉鎮傾斜,提升鄉鎮運轉保障能力,激發鄉鎮活力。做好教師工資保障工作,保障基層村(居)委會運轉經費。加強庫款情況動態監測,加大資金調度力度,確保運轉資金需求。
19.加強債務管理,防范債務風險。嚴格執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積極爭取新增債券資金支持,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支持力度。健全隱性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嚴禁違規舉債,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嚴格執行化債方案,暫停土地出讓收入各項政策性計提,加強防風險專項資金預算保障,重點統籌用于償還隱性債務,確保按期償還到期債券本金和利息。積極推進政府投融資平臺整合轉型。同時聚焦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國企債務、房地產市場等重點領域,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五、保障措施
1.組織協調。區發改委要切實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統籌督促和協調指導,建立定期調度機制,每季匯總梳理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并及時報告區政府。
2.加強督查。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適時對本方案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實地暗訪和隨機抽查,確保各項重點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區直有關部門要密切協作配合,主動認領任務,結合自身職能,細化實化相關舉措,全面落實本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
3.強化考核。對工作落實有力、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及時獎勵等方式予以激勵,同時推薦給相關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推介;對因作風不實、工作不力,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導致落實緩慢、效果不好的,依法依規進行嚴肅問責。
附件:新建區“六穩”“六保”重點任務責任分解表
附件
新建區“六穩”“六保”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解表
|
序號 |
重點任務 |
牽頭領導 |
牽頭單位 |
責任單位 |
|
1 |
穩崗位保就業。落實省、市“六穩”“六保”關于減免企業社保費相關政策,通過“免、減、緩”的政策疊加形成力度最大的階段性社保費優惠,減輕企業社保繳費壓力。開展穩崗擴崗專項行動,摸排企業用工需求,開展線上線下招聘聯動,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支持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系。推進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積極開展在線培訓報名和預約培訓的惠企惠民服務措施,結合用工需求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大農村電商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力度。 |
唐艷華 |
區人社局 |
區科工信局、區財政局、區商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2 |
抓好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積極挖掘區內企業的用人潛力,大力開展“百千萬線上線下招聘”專項行動,著力保障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用工。落實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政策措施,落實“三支一扶”計劃,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一線就業。開展農民工中心提升行動,為農民工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服務。 |
唐艷華 |
區人社局 |
區教體局、區發改委、區委編辦、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 |
鼓勵農民工通過回歸農業、農村電商、自主創業等方式就地就近就業,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安排返鄉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參與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工程、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 |
唐艷華 |
區人社局 |
區扶貧服務中心、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參與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工程各有關單位。 |
|
4 |
鼓勵部分退役軍人特別是退役大學生士兵“先入校回爐、再就業創業”,抓好退役軍人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
陳文輝 |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
區人社局、區教體局 |
|
5 |
實施創業“云貸款”,為廣大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提供“一觸即貸”的線上貸款服務,擴大創業擔保貸款覆蓋范圍,增加支持群體,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創業擔保貸款申請門檻,對符合條件的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按規定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范圍。 |
唐艷華 |
區人社局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6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全面排查整改專項行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問題,持續關注低保戶、特困供養戶、殘疾貧困戶等特殊群體,對因疫返貧致貧人群實施政策兜底。大力實施扶貧產品“六進”活動,加快政府采購貧困地區產品進度,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產業基地、扶貧車間、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扶貧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統籌推進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著力解決就業創業、醫療、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
夏云標 |
區扶貧服務中心 |
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商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區衛健委、區教體局、區住建局、區殘聯、區醫保局、區水利局、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7 |
指導確需較多裁員的困難企業制定裁員安置方案,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等工作。開展困難群眾幫扶行動,實施困難群眾就業援助,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 |
唐艷華 |
區人社局 |
區財政局、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8 |
全面落實臨時救助政策,簡化優化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程序,落實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提升救助實效,對受疫情影響和因突發性、緊迫性問題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群眾,直接給予臨時救助。 |
陳文輝 |
區民政局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9 |
加強農村留守人員、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開展農村留守老人探視尋訪活動。 |
陳文輝 |
區民政局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10 |
加大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價格臨時補貼力度,落實地方政府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和市場供應保障主體責任。 |
唐艷華 |
區民政局 |
區發改委、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11 |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積極謀劃建設一批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民生項目。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教體局、區衛健委、 區民政局 |
|
12 |
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建設,增加托育服務供給。 |
饒雪宇 |
區衛健委 |
長堎鎮政府 |
|
13 |
合理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有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
饒雪宇 |
區教體局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14 |
加快公辦養老機構建設,提升養老服務兜底保障能力,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普惠養老和醫養康養結合項目建設。 |
陳文輝 |
區民政局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15 |
加強疾控中心能力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依托現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提高公共衛生整體水平。 |
饒雪宇 |
區衛健委 |
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16 |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監管道路工地揚塵防控、秸稈禁燒、工業廢氣排放等,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開展水質提升改造,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點治污設施建設,打好碧水保衛戰;做好土壤重點行業監管,持續開展危險、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推進凈土保衛戰。充分發揮環保督察作用,督促企業落實環評要求、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穩定達標排放。加大技術幫扶力度,組織環評、監測、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協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 |
夏云標 |
區生態環境局 |
區城管局、區扶貧服務中心、區農業農村局、區衛健委,區自然資源分局、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17 |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
夏云標 |
區農業農村局 |
區住建局、區生態環境局、區衛健委、各鄉(鎮)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區林業局 |
|
18 |
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全力推動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堅決不收“過頭稅費”。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財政局、區稅務局 |
|
19 |
進一步規范對納稅人、繳費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繳稅義務的事中事后監管,杜絕變相增加企業負擔,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
唐艷華 |
區稅務局 |
區財政局、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20 |
統籌使用好各領域財政性幫扶資金,多渠道籌措社會資金,進一步挖掘租金優惠、降低融資費用和要素成本等空間,推動優惠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組織區內企業參加“云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和2020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活動周,引導企業加大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財政局、區稅務局、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 |
|
21 |
強化融資支持釋放活力。用足用好國家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推廣使用江西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做好“百家銀行進千企”政銀企對接。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發改委、區科工信局、區政府辦(金融辦) |
|
22 |
充分發揮“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助保貸”“銀稅互動”融資平臺優勢,切實降低企業和經營主體融資成本。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發改委、區農業農村局、新建經開區管委會、區政府辦(金融辦) |
|
23 |
深入落實“映山紅”行動,引導企業上市融資;建立企業債務融資協調機制,拓寬融資渠道。 |
唐艷華 |
區政府辦(金融辦) |
區財政局、區科工信局、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24 |
實施精準幫扶。開展區領導掛點聯系重點企業專項行動,協調組織由區領導掛帥的35個入企服務小組到掛點聯系企業開展走訪幫扶,拓展銀企對接、專家問診、產業聯盟等特色幫扶活動范圍和內容,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科工信局、區政府辦(金融辦)、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25 |
提前兌付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對有明確政策標準、落實到具體企業項目、列入2020年度預算的各項企業扶持專項資金,抓緊組織企業申報,加快資金審核進度并及時撥付。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科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26 |
落實減免承租區屬行政事業單位和國企公司物業的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租金,鼓勵區內各類園區、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等載體帶頭減免部分承租的中小微企業房租。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國資辦) |
區發改委、區城投公司、區國資公司、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 |
|
27 |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切實落實《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時做好營商環境評價并予以公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積極營造穩定持續的政策環境,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務誠信建設。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科工信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 |
|
28 |
完善延時錯時預約服務機制,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一鏈辦理”等改革,深入推進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全面落實“互聯網+監管”。加大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力度,推行“一照含證”改革。實行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在政務服務大廳推廣設立企業政策兌現代辦服務窗口,依托一體化政務平臺、網上辦事大廳、“贛服通”等渠道完善線上服務,拓展政策知曉度和申辦便利度。 |
唐艷華 |
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 |
區科工新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分局、區發改委、區生態環境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 |
|
29 |
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全面落實耕地保護政策,推進高標準農田及水利基礎建設,做好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的主導作用,全面完成年度糧食播種面積132.4萬畝、產量56萬噸目標任務。推廣一批綠色高效、農藝農機結合、全程機械化生產等水稻、旱雜糧新技術,積極發展稻魚、稻蝦等綜合種養模式,切實提升種植效益。保障糧食供應,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儲政策,支持糧油加工企業穩定運行,加快實施一批糧食倉儲物流項目建設,加大市場監測調配力度。 |
夏云標 |
區農業農村局 |
區水利局、區農投公司、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0 |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強做優溪霞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推進鄱湖明珠市級示范田園綜合體創建,持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果蔬生產設施化、標準化、規模化,落實保障型、應急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全區常年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0.2萬畝、總產量14.8萬噸。以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為中心,打造海昏大道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強休閑農業與全域旅游對接,抓好一批休閑農莊提質改造,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加快推進生豬復產增養行動,切實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產銷銜接,加快推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集配和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完善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
夏云標 |
區農業農村局 |
區文廣新旅局、區科工信局、區商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璜溪管理處 |
|
31 |
加強能源運行保障。強化能源運行監測調度,統籌做好油電煤氣等供需平衡。精準對接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用能需求。加強高峰時段綜合調度和需求側管理,確保電力迎峰度夏度冬。優化能源設施布局,堅持電網建設與電源建設并重。加強能源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區能源行業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住建局、區財政局、區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2 |
抓好產業鏈關鍵環節。落實好產業鏈“鏈長制”,分行業、分領域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幫扶活動,“一鏈一策”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斷點,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加快推進乾照光電二期項目、南昌維科產業園項目和信飛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開工投產,著力引進集成電路先進工藝生產線及行業龍頭企業,提升本地企業芯片設計、封測能力,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產業。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制。推動基礎原材料、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抓緊謀劃實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布局。 |
萬里晴 |
區科工信局 |
產業鏈鏈長制各責任部門、區發改委、區投促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 |
|
33 |
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國內市場循環。著力挖掘內需潛力,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抓緊謀劃實施一批交通、電力、水利、公共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重大項目。實施一、二、三產業“百千”增產增效行動,著力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園、云創港物聯網產業園、科創產業新城大數據產業園等三大特色產業園。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科工信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水利局、區衛健委、區住建局、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34 |
切實落實國家和省系列促消費政策,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培育壯大線上消費,加快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循環,加大對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投保的支持力度。 |
陳文輝 |
區商務局 |
區科工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35 |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依托中至科技、國際AR/VR科教產業創新城等平臺,打造數字文化、AR/VR、電子信息等產業園,助推實體經濟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
唐艷華 |
區發改委 |
區科工信局、區投促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 |
|
36 |
培植財源,優化支出。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收入調度,加強稅收征管,強化稅源管理,找準稅收的增減點,增強組織收入的前瞻性,提升收入質量。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性公共預算統籌力度,加強財政存量資金盤活,結轉兩年以上財政資金全部收回財政統籌安排。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快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體系,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稅務局、區審計局、區發改委、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7 |
足額保障“三保”支出。壓實“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主體責任,把“三保”放在財政支出的優先位置,區財政兜底支出底線,確保國家、省和市制定的工資、民生等政策落實到位,集中財力支持做好脫貧攻堅、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發改委、區扶貧服務中心、區教體局、區人社局、區衛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8 |
進一步調整完善鄉鎮財政體制,財力向鄉鎮傾斜,提升鄉鎮運轉保障能力,激發鄉鎮活力。做好教師工資保障工作,保障基層村(居)委會運轉經費。加強庫款情況動態監測,加大資金調度力度,確保運轉資金需求。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教體局、區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新建經開區管委會、溪霞農業園區管委會、新豐管理處 |
|
39 |
加強債務管理,防范債務風險。嚴格執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積極爭取新增債券資金支持,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支持力度。健全隱性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嚴禁違規舉債,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嚴格執行化債方案,暫停土地出讓收入各項政策性計提,加強防風險專項資金預算保障,重點統籌用于償還隱性債務,確保按期償還到期債券本金和利息。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發改委、區國資公司、區城投公司、自然資源安分局、區政府辦(金融辦) |
|
40 |
積極推進政府投融資平臺整合轉型。同時聚焦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國企債務、房地產市場等重點領域,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
唐艷華 |
區財政局 |
區國資公司、區城投公司、區農投公司、區水投公司、區商投公司、區旅投公司、區政府辦(金融辦)、區住建局 |
抄送: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區紀委,區人武部,區委各部門,區法院,區檢察院,群眾團體,新聞單位。
南昌市新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6月20日印發





贛公網安備 36012202000137號